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宣传

管水是否尽责 水质说了算——重庆市璧山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纪实

2017-10-16 09:54  

  重庆市璧山区位于重庆主城以西,无大江大河过境,是典型的丘陵缺水地区,共有大小河流55条,水库98座,山坪塘3000余口,1.6万亩养鱼池,水文、水情和污染状况各有差异。

  从今年5月起,该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有了另一个“身份”——河流的“河长”、河段的“河段长”、水库的“库长”。从拥有这个“身份”起,他们就要为所辖河、库的流域水环境治理负责到底。

  而考核他们管水是否尽责,全由管辖区域的水质说了算。

  3条区级河流全部有“父母官”

  “现在,周边生态环境好多了,钓鱼的人也多了。”看着河边的“钓客”,璧山区三合镇高山村“河段长”张世会自豪地说。

  张世会负责该镇高山二组至石龙二组的1.6公里河段,她只是该区三级河长体系中的一员。

  据悉,自5月实施河长制以来,该区建立了三级河长体系。三条区级河流分别为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由区委书记任总河长、区长任副总河长,分管生态创建、环保、水务工作的三位区级领导任河长,各镇街党(工)委书记任管辖区域内的河段长;三条区级河流的一级支流由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任镇街级河长;二级支流由村(社区)书记任村级河长。这些自上而下的“父母官”实现了对区域内河流的“无缝覆盖”。

  “一河一策”精准发力

  “河道流经面积大、流经区域广,不可能一个治理方案‘走遍天下’,需要‘量身定制’整治方案。”区河长办负责人刘铁说。

  在治河治岸协调发展中,该区以“一河(库)一策”为工作原则,坚持治河先治岸,将工作对象自主次河流扩展至全区98座水库、3000余口山坪塘,对河流集雨面积内的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城乡居民生活污染等7大类污染源多方面、分层次开展综合治理,目前已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镇街研讨开展“一河一档”工作,为该区各级河长掌握河流“家底”制定“一河一策”,以及涉河污染源电子成图工作的数据掌握打下了基础。

  同时,该区在“一河一策”精准发力中还借助了科技支撑:建立了专业的清漂保洁队伍,配备1艘爆气船和30余艘专业清漂船只,对自然水体实行常态化清漂保洁;对区内情况复杂、人员不便巡查的河道(库)及其他涉水污染源采用“无人机”进行巡查;使用“管网机器人”对全区有问题的雨污管网进行“问诊”;利用“电子成图”准确定位涉水污染源,利用环保物联网、“天眼工程”实时监控全区重要排污口、雨水口;在河流主干道设置了3个水质在线监测点,对水质环境进行自动预警。

  “河”“岸”共治事半功倍

  “以前,河道治理归水利部门管,河岸污染归环保部门管,岸边乱搭滥建归城管部门管,河道内的清淤打捞又归环卫部门管,河归河、岸归岸,有时只是小问题,最后却变成了难以解决的大问题。”河边镇新四村河段长杨作东说出了很多基层干部曾经的心声。

  水出问题了,根源往往在岸上。可多头管理,让基层干部经常陷入发现问题不知“往哪报”、自身也“没法管”的尴尬境地,处理效果自然也难尽如人意。“实施河长制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类问题。”刘铁介绍说。

  延伸治理对象。在治理范围上,由主次河流扩展至全区98座水库、3000余口山坪塘,对涉及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城乡居民生活污染等多个方面开展多层次治理。

  强抓重点难点。畜禽、水产养殖整治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是难点,该区坚持只做减法,不论是限养区还是适养区,都不允许新增养殖场和养鱼池。

  深挖“地下”污染。该区除对显性污染进行整治外,加强了城镇雨污管网的升级改造,新建和改扩建镇街污水处理厂(站)45处,有效治理了地下隐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