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研究项目成果库 >> 2021年

新时代水土保持战略目标研究

2022-11-16 18:09  

成果摘要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任务。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课题在开展重点水土保持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水土保持发展的面临的新形势与主要问题,研究提出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的总体思路及战略目标,为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一、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现状分析

  (一)水土保持规划与制度体系日益完备

  从法律法规体系来看,已基本形成以《水土保持法》为统领,以法规和规章为主体,以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性文件为辅助的水土保持政策法规体系;从水土保持制度及规范体系来看,《水土保持法》确立了基本的水土保持制度框架,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从水土保持规划体系来看,已逐步形成了上下协同、相互配套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

  (二)全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

  从全国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来看,202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9.27万平方公里,比2011年减少了25.64万平方公里,实现了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态势得到进一步稳固。

  (三)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方式;开启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2020年,实现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全国全覆盖,认定并查处违法违规项目3.8万个,29个省份同步加密开展;组织开展了对省级监管制度执行和履职情况的全面督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明显提升;印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制度的通知》,依法依规认定了一批“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形成了有力震慑。

  (四)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及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基本形成;2018—2020年连续实现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国土面积全覆盖,定量掌握了全国、各级行政区、国家重点关注区域、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

  (五)水土保持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取得突破

  深入开展水土保持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组织行业内外优势科研单位,研究提出了水土保持率概念内涵、确定方法及阈值指标,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不同省份的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强化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二、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提高水土保持发展的能力水平;四是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五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碳汇和固碳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距

  一是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流失防治的矛盾依然突出,预防和监管的压力依然很大。三是水土保持治理能力治理水平仍有待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有待完善,治理及制度创新欠缺。四是水土流失防治基础能力建设投入不足,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监测点设施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新任务。

  三、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的总体思路及战略目标

  (一)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稳步提高水土保持率,增强水土保持功能,减少土壤流失量,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向有实有效转变、综合治理向提质增效转变、监测评价向精准全面转变、体制机制向协同高效转变、管理能力向智慧现代转变,推进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2.战略导向

  治理体系更加系统高效。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划、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等规划布局为依据,强化水土保持顶层规划,打造“系统科学、绿色安全”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

  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加快构建“系统全面、严格规范”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体系,创新水土流失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推动实现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强化水土保持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打造“务实有效、精准可靠”的水土保持基础保障体系。

  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以持续开展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预警为抓手,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物理流域和县域为单元,打造“智能测控、动态感知”的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服务体系。

  (二)新时代水土保持战略目标

  近期到2025年,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率稳步提高,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水土保持监测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质量提升,水土流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进展。

  远期到2035年,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根本好转,水土保持制度体系基本健全,智慧化水平大幅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水土保持质量效益、功能显著增强,基本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水土保持治理体系。

  (三)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十四五”时期水土保持发展顶层谋划。

  二是不断强化地方各级政府水土保持责任落实。

  三是探索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建设。

  四是加快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

  五是组织开展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六是持续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引导。

  研究单位: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