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水电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研究
2022-11-16 18:45 |
|
成果摘要
本课题在系统梳理国家及地方针对小水电绿色发展出台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典型省份小水电绿色发展关键举措及主要问题,分析新时期小水电绿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促进小水电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绿色小水电现状
1.小水电建设进展。我国小水电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为我国小水电初步发展期;二是1949年至2000年,为我国小水电快速发展期;三是2001年至2012年,为我国小水电稳步发展期;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我国小水电绿色发展期。目前我国小水电资源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28亿kW。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小水电站45445座,小水电总装机容量从1949年的36.34万kW发展到2019年的8144.2万kW,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22.9%。2019年小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小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的63.6%。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小水电的认识仍有待统一。部分行业专家学者认为小水电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较为突出;小水电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二是小水电绿色发展管理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我国还未出台针对小水电绿色发展的专项法规,现有法规政策关于小水电绿色发展规定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三是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有待加强。缺少小水电生态流量保障的专门性法规;水电生态流量保障技术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绿色小水电配套激励政策有待完善。绿色小水电配套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小水电绿色改造相关投入机制尚未建立。
二、典型地区调查
课题选择浙江、福建、广东、四川、陕西等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梳理总结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典型经验方面。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是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的基础;二是严格贯彻落实小水电清理整改是实现小水电绿色转型发展的前提;三是推动集约化管理是小水电未来发展的方向;四是强化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是确保河流生态健康的关键;五是健全配套激励机制是引导小水电业主实施绿色改造的重要手段。
2.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小水电绿色改造及创建投入不足;二是对绿色小水电的奖励和补偿力度有待加大;三是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小水电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对策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社会各界对小水电的认识。要进一步明确小水电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定位、客观看待小水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加强绿色小水电舆论宣传。二是系统推进小水电绿色发展。要坚持顶层谋划,加快制定小水电绿色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小水电“集约化、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三是持续强化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要尽快建立科学统一的监管标准、推动小水电生态流量监测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健全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绩效考核机制、逐步提高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信息化水平。四是建立健全绿色小水电配套激励机制。要积极构建绿色小水电创建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小水电生态电价补偿制度、建立促进绿色小水电发展的多部门协商机制,协调好水电发展和水管理政策之间的关系。
研究单位: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